【陜西新高考模式】取消文理分科,新“3+1+2”模式最全詳解來啦!一文帶你讀懂新模式!

時間:2022-07-27 查看:55

文章摘要:近日,四川、陜西、河南、寧夏、青海、內蒙古等第五批8省啟動新高考改革,將從2022年秋季入學高一年級開始實行,2025年首次按新方案進行高考,采用“3+1+2”考試模式。

近日,四川、陜西、河南、寧夏、青海、內蒙古等第五批8省啟動新高考改革,將從2022年秋季入學高一年級開始實行,2025年首次按新方案進行高考,采用“3+1+2”考試模式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高考改革此輪已是第五批。方案和模式與此前第三、第四批省市相比,最大的特點就是總的方案基本沒有變化。也就是說目前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完善,也穩(wěn)定下來了,實施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了。截止目前,僅有新疆、西藏因故仍然保留老高考,全國其他省市全部進入新高考周期。這也意味著以分類考試、綜合評價、多元錄取為主要方向的新高考體系基本形成。

究竟什么是“3+1+2”?12種選擇的利弊風險如何?如何賦分?

何為“3+1+2”?

縱觀新高考改革的實施過程,第一批和第二批采用“3+3”高考模式,即第一個“3”為語文、數(shù)學、外語,第二個“3”為3門選考科目,實施省份包括浙江、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山東、海南;

第三批和第四批皆為“3+1+2”模式,包括河北、遼寧、江蘇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重慶、黑龍江、甘肅、吉林、安徽、江西、貴州、廣西。

第五批8省區(qū)公布的新高考方案,依然沿用“3+1+2”模式。

“3+1+2”分別指什么?

【陜西新高考模式】取消文理分科,新“3+1+2”模式

“3”指的是:語文、數(shù)學、外語,這三門科目考試參加統(tǒng)一高考,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(tǒng)一命題,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;

“1”指的是:物理和歷史,考生必須從物理和歷史兩個科目中選擇一科,由各省自主命題,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;

“2”指的是:考生從化學、生物、地理和政治四門科目中選兩門,選考由各省命題,通過等級賦分的方式,將賦分后的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。

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(tǒng)一高考的語文、數(shù)學、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(yè)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,滿分為750分。即通常所說的“3+1+2”模式。

目前已知的首選物理或歷史,加自選的組合就有以下12種組合:

【陜西新高考模式】取消文理分科,新“3+1+2”模式

新高考后,普通本科高等學?荚囌猩次锢砜颇拷M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分列招生計劃、分別劃定最低錄取控制分數(shù)線。考生志愿由“專業(yè)(類)+院校”組成,實行平行志愿投檔,實現(xiàn)“多元錄取”。

也就意味著,某些專業(yè)會在科目上進行限制,如果選科沒有選好,志愿填報時很可能會出現(xiàn)無法挑選的局面。

單科特性解讀

選考科目與學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開的,下面大致列舉各學科學習難度及選科情況,供考生做選科參考。

生物

生物的整體難度在數(shù)理化生中最低,更易學習,性價比較高。他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。就近幾年來說,我國生物技術突飛猛進,學科社會價值越來越高,未來前景很好,也是理科能力較弱的考生的首選科目。

物理

物理學科相對來說難度較高,知識之間聯(lián)系很緊密,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(yǎng),涉及的場景與實際生活比較貼近,對現(xiàn)在和將來的理科學習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。

地理

地理科目文理兼?zhèn),學習難度低于理化生,背誦內容少于歷史政治,考題客觀但答案明確,相對比較容易拿高分,對于選擇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,大部分人會選擇偏理科的地理,顯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。

歷史

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,難度低于數(shù)理,高于生物,要求考生擁有較高的識記能力的同時還要充分理解,這個學科是有助于考生的發(fā)散思維,是我們在今后繁雜工作能分析解決問題。

政治

政治學科記憶內容多且與時俱進、貼近生活。也正因為此,它每年試題變化大,所學內容可能和要考的內容就會有差距,而且教材上有可能沒有,所以得高分不容易,而且關鍵是沒有把握,浮動可能會較大。所以,導致選考的人數(shù)相對較少。但政治是大學考研必修科目,如果高中未選考,造成長時間的知識斷檔,對今后的考研之路是有一定影響的。

12種選科組合利弊分析

組合:物化政

可選專業(yè):超過96%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專業(yè)選擇面廣,利于將來考研和考公務員

分析及建議:

物理+化學+政治,這種組合的優(yōu)勢在于:第一,專業(yè)選擇面廣,可報專業(yè)超過96%;第二,為未來發(fā)展有幫助,政治科目的加入,有利于將來考研和考公務員。

這個組合中三門學科所學的學習能力各有側重,物理強調邏輯思維能力;化學盡管是偏理科科目,因為知識體系的因素,需要進行大量的記憶;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和文科素養(yǎng)。

三門學科之間關聯(lián)性小,學習跨度大,所以,學習該組合需要文理科素養(yǎng)兼?zhèn)。不具備這種特點的考生,一點要慎選。

組合:物化地

可選專業(yè):超過96%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記憶背誦內容較少,學科之間關聯(lián)密

分析及建議:

這個組合是一個比較偏理科的組合;它的優(yōu)勢有兩個:一是專業(yè)選擇面廣,可報專業(yè)均超過了96%;二是學習時記憶背誦的內容較少,理解的內容最多,學科之間關聯(lián)密。

地理雖說是傳統(tǒng)文科,但是相對其他兩門文科,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。

所以,與擅長文科思維的學生相比,那些能夠選擇物理和化學科目、擅長理科思維的學生學地理更具有優(yōu)勢。同時,這個組合也存在著挑戰(zhàn):學習難度大,選科人數(shù)多且優(yōu)生多,競爭尤為激烈。

組合:物化生

可選專業(yè):超過96%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學習難度大,選科人數(shù)多且優(yōu)生多,競爭尤為激烈。

分析及建議:

物化生這個組合可以說是純理科組合了,一般理科很強的學生,都會直接選擇這個組合,這樣的選擇可能會違背了新課改全面發(fā)展的理念,但是新高考選科還是要以學生的個人意愿為先,按照興趣愛好為準。

一般選擇物化生的學生,要么是理科特別好的,要么是文科特別差的。大家都知道新高考采用的是賦分制,如果物化生成績一般的學生選擇這三科,遇到理科學霸,是很不占優(yōu)勢的,因為競爭太激烈了。

組合:物生政

可選專業(yè):92%左右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適合有理科情結但不喜歡化學的學生。

分析及建議:

這種組合雖然也有一些專業(yè)不能報考,但是競爭壓力也會小一些,反而會贏得很多優(yōu)勢。

比如,學了物理這科,很多名牌大學都可以報考,因為一些好大學都對物理這科有限制,不學物理就會失去很多考名校的機會。而選考政治這科,很多文科性質的專業(yè)又都可以去學了,大大放寬了限制,而且生物這科又不怎么難,所以高考還是很占優(yōu)勢的。

組合:物生地

可選專業(yè):92%左右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生物學科需要擅長歸納和記憶。

分析及建議:高中選考科目中最難的科目是哪一科?說是物理,可能絕大多數(shù)學生都不會反駁;高中選考科目第二難的是哪門學科?如果說是化學,可能就會受到很大的爭議,這個真的因人而異。

但是,對于多數(shù)學生來說,化學還是比生物和地理難學難考的。從總體難度上來說,生物和地理是屬于偏“中性”的學科,既需要文科生的記憶,又需要理科生理解,正因為如此,二者學習的深度和考試的難度都不是很大,學生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得分的。

組合:物地政

可選專業(yè):92%左右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喜歡物理但特別不喜歡生化的無奈之舉。

分析及建議:

物理+地理+政治這個組合的特點明顯:喜歡物理但特別不喜歡生化的無奈之舉。可報專業(yè)比例在92%左右。

一方面,在學習過程中,學生需要在理科思維和文科思維中不斷切換;另一方面,從已經(jīng)試點高考改革的省份看,選擇這個組合的考生人數(shù)較少,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實水平;第三,由于學校師資和場地的限制,大部分學校很難單獨為人數(shù)少的組合設計走班課程時間表。所以,這個組合最具挑戰(zhàn)性。

組合:史化政

可選專業(yè):65%左右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文科思維有優(yōu)勢,記憶能力強,邏輯思維能力不太強。

分析及建議:

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有明顯特點:有文科偏好但對地理學科不感興趣。因為有了一門理科的加入,拓寬了專業(yè)選擇面。

"歷史+政治+化學”可報專業(yè)比例為65%,而在學習化學時,都需要強調對多而零碎知識點的記憶和歸納,所以,這兩個組合適合文科思維有優(yōu)勢,文字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強,邏輯思維相對不太強的學生。

組合:史化地

可選專業(yè):65%左右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擅長以記憶為主、文字表達好。

分析及建議:

“歷史+地理+化學”個組合適合物理不擅長、政治不喜歡,或擅長以記憶為主,動手能力強,文字表達好的學生,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,競爭非常激烈,地理要和學物理的過招,化學、生物要和學物理的比拼,選擇該組合的人要慎重。

組合:史生政

可選專業(yè):58%左右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有文科偏好,對地理不感興趣。

分析及建議:

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生有明顯特點:有文科偏好但對地理學科不感興趣。因為有了一門理科的加入,拓寬了專業(yè)選擇面。

而在學習化學和生物時,都需要強調對多而零碎知識點的記憶和歸納,所以,這兩個組合適合文科思維有優(yōu)勢,文字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強,邏輯思維相對不太強的學生。

組合:史生化

可選專業(yè):65%左右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適合物理不理想,化學、生物有優(yōu)勢。

分析及建議:

該組合更適合對物理不感興趣或物理成績不理想,化學、生物成績相對有優(yōu)勢的學生。如果將來想要學習生物科學、食品科學、海洋科學、環(huán)境科學、植物生產(chǎn)類、生命科學、醫(yī)學類相關專業(yè)的,也適合選擇該組合。

組合:史生地

可選專業(yè):58%左右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學科跨度小,思維跨度大。

分析及建議:

“歷史+地理+生物”這個組合適合物理不擅長、政治不喜歡,或擅長以記憶為主,動手能力強,文字表達好的學生,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,競爭非常激烈,地理要和學物理的過招,化學、生物要和學物理的比拼,選擇該組合的人要慎重。

組合:史地政

可選專業(yè):58%左右

組合優(yōu)勢/劣勢:

選科人數(shù)多,競爭異常激烈。

分析及建議:

歷史+地理+政治,該組合是最傳統(tǒng)的文科組合,從學習難度來看,這個組合相對更輕松。從已經(jīng)試點高考改革的省份看,也是選課人數(shù)最多的組合之一,因此,意味著競爭異常激烈。

這種組合更適合想選藝術專業(yè)、傳媒專業(yè)的考生;或致力于考取漢語言文學、新聞學、馬克思主義理論類、哲學類、經(jīng)濟學類、法學類、教育學類、文學類歷史學類、管理學類、藝術學類、氣象、地圖測繪、城市規(guī)劃、水利水電、酒店管理、旅游、地質勘探、資源管理、文物保護技術等門類和專業(yè)的學生。

“3+1+2”中的賦分制是什么意思?

“3”:語文、數(shù)學、外語3科滿分均為150分,總分450分,各科均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;

“1”:物理或歷史必選一科,滿分為100分,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;

“2”:政治、地理、化學、生物任選2科,每科滿分均為100分,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。

也就是說,涉及到“等級轉換賦分”的科目,是政治、地理、化學、生物4門,這4門要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總成績。

以福建省新高考方案為例,將每科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分為A、B、C、D、E共5個等級,各等級人數(shù)所占比例分別為15%、35%、35%、13%和2%。

將A至E等5個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,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,分別轉換到100-86分、85-71分、70-56分、55-41分和40-30分五個分數(shù)區(qū)間,得出考生的等級轉換分。

【陜西新高考模式】取消文理分科,新“3+1+2”模式

每科計算等級轉換的考生人數(shù)即轉換基數(shù),具體為實際參加該科目考試的人數(shù),不含因違紀作弊被取消該科成績的考生。

這也將意味著,你選擇科目的人數(shù)將決定你的換算成績,在選科時,這也是值得考慮的因素之一。

這一做法,讓選擇同一科的同學進行對比,然后賦分,有利于解決因試題難度不同而導致的不公平。

大家首先注意兩點:

1.等級賦分制不是按照考生的卷面分數(shù)來計算成績。遵循“原始分數(shù)——百分比例——等級——轉化分數(shù)”的等級賦分路徑。

2.等級賦分由相關主管部門自動完成,大家在查詢到自己的高考成績時,看到的已經(jīng)是賦分后的分數(shù),不需要大家自行換算。

具體換算過程:

1.固定的比例及對應的等級、賦分區(qū)間。

以實際參加該科選考人數(shù)的成績?yōu)榛鶖?shù),將各考生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、B、C、D、E共5個等級,各等級人數(shù)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%、35%、35%、13%和2%。

【陜西新高考模式】取消文理分科,新“3+1+2”模式

以上的5個等級及各等級對應的比例及賦分區(qū)間是事先設定的固定規(guī)則,轉換后賦分成績滿分為100分,賦分起點為30分。

例1

某學科原始分前15%的考生最高分為100分,最低分為95分,則該學科A等級的原始分區(qū)間為【100~95】。

已知A等級賦分區(qū)間為【100~86】分(固定不變),

也就是說,原始分【100~95】的考生為A等級,賦分后最終成績?yōu)椤?00~86】分。

例2

某學科考試成績最后2%的考生最高分為20分,最低分為5分,則該科目E等級的原始分區(qū)間為【20~5】。

已知E等級賦分區(qū)間為【40~30】分(固定不變),

也就是說,原始分【20~5】的考生為E等級,賦分后最終成績?yōu)椤?0~30】分。

極端地講,假設這個區(qū)間某考生原始分為5分,賦分后也能拿到30分。

2.等級轉換的具體公式:

【陜西新高考模式】取消文理分科,新“3+1+2”模式

其中:

Y1、Y2分別表示原始分區(qū)間的下限和上限;

T1、T2分別表示轉換分區(qū)間的下限和上限;

Y表示原始分;

T表示轉換分。

考慮到高考分數(shù)都以整數(shù)呈現(xiàn),故上述公式的計算結果需要進行“四舍五入”處理。

例1

假設小淘同學政治學科原始分為75分,再假設政治學科B等級原始分區(qū)間為【82~61】,則小淘同學政治學科為B等級;

下面進行賦分換算:B等級的賦分區(qū)間【85~71】(固定不變),那么小淘同學賦分后分數(shù)為:

【陜西新高考模式】取消文理分科,新“3+1+2”模式

解得,T≈80.33;四舍五入后小淘同學政治學科最終賦分成績?yōu)?0。

【陜西新高考模式】取消文理分科,新“3+1+2”模式

例2

假設小淘同學地理學科原始分為75分,

再假設地理學科B等級原始分區(qū)間為【88~75】,則小淘同學地理學科為B等級;

下面進行賦分換算:B等級的賦分區(qū)間【85~71】(固定不變),小淘同學考了B等級原始分區(qū)間的最低分,

所以小淘同學地理學科最終賦分成績?yōu)?1。

關于賦分制的其他問題

Q:為什么要采取等級賦分制?

等級賦分能夠較好解決學科之間分數(shù)不等值、學生選考科目分數(shù)不能直接相加參加高校招生錄取的問題。如果以原始分呈現(xiàn)考試成績,會帶來學科間不公平問題;等級呈現(xiàn)方式則使得不同學科考生因等級劃分而保持了成績相對均衡,學科間試題難易差異等不公平因素可以被較好消除,使得不同科目之間成績可以相加。

Q:高考選考科目可以知道卷面的原始分數(shù)嗎?

高考公布的分數(shù)為賦分之后的分數(shù)。

Q:賦分和選考人數(shù)有關嗎?選考人數(shù)越多越容易被賦分?

考慮賦分因素要重點注意以下幾類情況︰學霸選考越集中,成為炮灰的可能性越大;試題難易程度:試題難度越簡單,學霸區(qū)的炮灰就會越多。試題越難,學霸越容易和其他人拉開差距,考上名校。賦分模式下,選擇人數(shù)越多,賦分結果就越趨于合理,選擇人數(shù)越少,偶然性就會越大。總而言之,賦分制度下不僅要求考生考慮自身的成績,還要考慮本省其他競爭者的成績。

Q:賦分制下,如果某一門選考人數(shù)特別少怎么辦?

這一現(xiàn)象在首批試點的浙江省有出現(xiàn),采取的措施為設置最低保障基數(shù),當選考人數(shù)少于“基數(shù)”時,則按照基數(shù)人數(shù)進行賦分。

Q:新高考改革下,考生交白卷也有60分的成績?

新高考改革采取賦分制,最高100分,最低30分,如果考生交白卷,實際卷面成績0分,選科目成績被排到E等級。那么在等級賦分后,任選科目每科最少也有30分會被計入總成績,兩門任選科目即60分。

Q:新高考改革,選擇純文組合,除了專業(yè)選擇受限,賦分會吃虧嗎?

純文組合的專業(yè)覆蓋率偏低,但是賦分的高低主要跟排名有關系,考生如果文科排名很靠前,也有被賦予高分的可能。

Q:新高考有賦分,大學錄取的分數(shù)線會提高很多嗎?

不一定,決定大學錄取分數(shù)線的因素是考生的投檔人數(shù),招生計劃等因素,新高考中雖然實行了賦分,但是是所有學生都參與賦分,形成的高考總成績是不影響錄取分數(shù)線的。

Q:考生考多少分才能被賦滿分?

新高考改革選擇等級賦分制,賦分主要看排名,考生排名在前1%,基本上都可以被賦予滿分。

Q:新高考實施賦分制,賦分制的合理之處體現(xiàn)在哪?

一是解決了選考科目之間分數(shù)不可比的問題;

二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考生的成績具有良好的區(qū)分度,滿足高校人才選拔的需求。

Q:歷史類考985、211的分數(shù),會比物理類的高嗎?

不一定,具體的要看每個學校的專業(yè)實力,投檔人數(shù),招生計劃等因素。

Q:影響考生賦分成績高低的因素有哪些?

影響考生賦分成績的因素包括學生排名、選考學生層次、學科及試卷的難易程度、選考人數(shù)等。

Q:為什么新高考后很多文科生考高分?

以往文科因此題目較主觀的原因,很難得高分或滿分,但賦分之后,將成績分布在各個區(qū)間,成績整體比以前高。

Q:選擇冷門學科,在賦分上是不是更占優(yōu)勢?

賦分的高低主要受考生排名的影響,選考人數(shù)越多,賦分結果就越趨于合理,選擇人數(shù)越少,偶然性就會越大,冷門學科選考的人數(shù)可能較少,但是能不能被賦予高分還是看考生的實際排名,是否有優(yōu)勢無法準確衡量。

更注重全面發(fā)展,不能緊盯死分數(shù)

新高考實施后,高校錄取也有了新的評價體系,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。高校根據(jù)考生的全國統(tǒng)一考試和普通高中學業(yè)水平“選擇考”成績,參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(即:“兩依據(jù)一參考”),擇優(yōu)錄取考生。

合格性考試成績是普通高中畢業(yè)生認定的主要依據(jù);選擇性考試成績計入考生高考總成績,作為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(jù)。

合格性考試為覆蓋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(guī)定的除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外的所有科目,共14門,包括語文、數(shù)學、外語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學、思想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信息技術、通用技術、音樂、美術、體育與健康。普通高中在校生均參加合格性考試,考試科目成績全部合格者,頒發(fā)普通高中畢業(yè)證書。

也就是說,合格性考試不僅是頒發(fā)畢業(yè)證的依據(jù),也是作為高校招生錄取時的重要參考。

本文關鍵字:高考,陜西高考
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大片,卡通动漫亚洲日韩一区二区,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,精品动漫无码一区二区
中文字幕国产专区99 | 亚州另类欧美综合一区 |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| 在线观看视频人成福利 |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√午 | 日韩AV在线亚洲 |